基層新聞
踔厲奮發勇探索 篤行不怠闖難關——POR項目試驗攻關紀實
發布時間:2022-01-24     作者:李輝     文章來源:蒲城基地公司     瀏覽量:2852   分享到:

    “反應釜,正常”

    “收到

    “溫度、壓力正常”

    “收到”

    ……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試驗攻堅戰正在激烈上演,爭分奪秒搶進度,干出成果加速度。一切都為了2022年6月30日項目驗收這場“大考”。

    距離西安100多公里的渭北煤化工基地,一群夜以繼日的追夢人此刻正精神抖擻,群情激奮,戰天斗地,上下求索,努力譜寫一曲慷慨激昂的建功立業奮斗史。作為承載著陜煤這艘國內一流煤化工航母驅動創新和轉型發展使命的研究院,正加快推動“南征北戰,東西縱橫”崛起戰略。而蒲城基地作為研究院立足關中布局優化設立的重要節點,更是一馬當先,當仁不讓,主動承擔責任,勤學苦練本領,為支撐研究院邁進國內一流研究院所和助力陜煤高質量發展在試驗與建設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百噸級聚乙烯橡膠(POR)中試技術開發項目作為研究院響應中省科技創新政策,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和知識產權壟斷突圍的原創新材料技術應運而生。從項目規劃、引進孵化、開工建設到開車試驗、成立公司、招聘人才等等,這些都圍繞著POR項目這個即將冉冉升起的材料“新星”。

    “搶灘涉險”種梧桐

    2018年2月,POR中試項目在研究院正式立項。面臨院里幾處試驗基地都沒有空閑土地的實際,在哪兒落地是項目面臨的首個難題。既能提供土地,又能解決試驗原料供應問題,蒲城無疑成為了最佳選擇。8月,蒲城公司籌備組隨之成立,僅有三個人,一個組長、兩個副組長。“沒人,沒地”是籌備組當初最真實的寫照。經過與蒲城縣高新管委會、招商局多次協調,最終取得了24.15畝土地的使用權。望著來之不易的土地,看著優于市場的項目小試數據,籌備組三個人躊躇滿志,擼起袖子加油干,開始四處招賢納士。然而,事與愿違,一個體制機制暫不健全的臨時機構,地處小縣城,招攬人才談何容易!許多人聽到“勞務派遣”和“蒲城縣”便默不作聲。籌備組第一批員工之一的吳雅婕回憶道:“當時的籌備組包含三位領導一共九個人,沒有食堂,也沒有固定宿舍,今天住在蒲化賓館,明天可能宿在商業街的私人賓館。”

    2019年5月15日,POR中試項目在建設、監理、施工等三方的共同見證下正式開工。入秋后,陰雨連綿不斷,入冬后又逢罕見霧霾天。工期被迫連續中斷,只能在天氣好轉后通宵達旦地追趕。隨著裝置廠房、原料罐區、應急事故水池、冷凍站、變配電所、中控室、化學品庫等一座座建筑設施拔地而起,寄托著研究院火種與希望的蒲城基地輪廓逐漸清晰可見。陸陸續續吸引來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員工的加入。

    “攻城拔寨”引鳳凰

    2020年元月,POR裝置剛剛進入試車階段便遭遇新冠病毒,遲遲不能復工。為有效降低疫情對試驗進度的影響,籌備組“白+黑”、“5+2”爭分奪秒,于4月初完成設備單體及裝置聯動試車。4月24日至5月9日,進行7次連續聚合、17次間歇聚合反應,雖一次投料試車成功,但也驗證出裝置原設計路線及設備存在諸多亟待優化的問題。5月中旬至7月中旬,公用工程依托方大檢修,試驗被迫中斷。籌備組各專業工程師有效利用這段時間,會同POR核心技術人員,針對中試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大膽進行工藝創新。10月末,自行設計出分散性能更好的攪拌槳型、解決了改性催化劑輸送堵塞問題、解決了管道堵塞和反應溫度不恒定的問題,并制定出詳細的工藝改造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11月,經過60次催化劑改性試驗、236次活性驗證試驗、41次聚合反應驗證,最終摸索出最佳的改性條件,聚合穩定產出超出10000倍的彈性橡膠。

    隨著研究院“十四五”規劃的醞釀與籌劃,蒲城基地被納入研究院“5+6+7+N”的科技創新體系中,成為研究布局關中設立的七大科研基地之一。2020年12月11日,陜煤研究院蒲城工業化示范基地項目經研究院正式批準,而POR項目也在艱難中一步步探索。

    為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基地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POR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2021年初,研究院加快蒲城基地體制機制建設步伐,3月18日蒲城基地公司注冊成立,4月7日任命了基地公司領導班子,4月28日完成了基地組織架構批復,7月1日精挑細選聘任了基地中層干部。此時,基地先后實施了多輪人才招聘計劃,吸引了更多高學歷和經驗豐富的成熟人才加入到基地創業中。到2021年底,蒲城基地已從原來的七八人發展到了九十多人。

    蒲城基地的定位更加清晰,主要是依托渭北煤化工業園區資源稟賦優勢,以高端新材料研發為核心,以科技賦能產業創新發展為目標,重點開展高端聚合物及其衍生產品的研發、試驗、示范和生產運營工作。隨著蒲城基地公司總體規劃的確立及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POR項目試驗進展也如火如荼按下了加速鍵。盡管在2020年底已聚合穩定產出超出10000倍的彈性橡膠,奪取了POR的試驗勝利,但要實現工業化,還需要歷經不少次的“小考”,才能實現POR項目工業化的夢想,托起這個即將升起的新材料明星。

    “滾石上山”闖難關

    “溫度多少?”

    “壓力呢?”

    當筆者步入POR中控室時,時常能夠聽到這樣的問題。毫無疑問,他是蒲城基地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邢紀周同志。POR試驗裝置現場、中控室,每天隨處可見他繁忙的身影。他帶領著副總經理李欣,工藝總負責人郗海波,以及生產、技術、機動等部門負責人,經常邊開會邊吃飯,沒日沒夜地連軸轉起來。作為一個在化工行業奮戰三十年的老兵,他感慨道:“我從來沒有這么難過”。而在2022年基地公司第一次工作周例會上,他更是振聾發聵地指出了基地公司的“三大難題”。

    “三大難題”猶如三座大山,而此刻需要的正是西西弗斯精神。堅持、堅守和堅信便成為了戰勝困難的法寶。“我們投身這片試驗藍海,努力將這里打造成高端新型材料試驗基地排頭兵。”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一雙雙堅定的眼神和一群群忙碌的身影在蒲城基地公司熱火朝天的試驗大會戰中正在踐行著豪情凌云志,而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32歲。“不在試驗路上,就在技改路上。”蒲城基地公司生產運營部負責人說到。

    今年作為百噸級聚乙烯橡膠(POR)中試技術開發項目試驗全面決勝之年,為了加快推進試驗取得突破性進展,入冬以來,蒲城基地公司全面打響了試驗決勝之戰。

    堅定奮戰決勝信心

    POR中試技術開發項目運行以來,蒲城基地公司全憑一股敢為人先的干事創業精神,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摸著石頭過河反復探索。剛開始試驗不穩定,經過多次試驗摸索后,蒲城基地公司開始組織技術人員,著手多次技改提升,從改造討論到圖紙設計,再到聯系廠家制作和現場安裝及試驗驗證,每一步都是舉步維艱的探索過程,但大家卻能一鼓作氣,矢志不渝,堅持不懈地戰斗下來,直到奪取了探索成果。

    建立技術攻關機制

    面對POR中試技術開發運行中層出不窮難題與挑戰,蒲城基地公司成立了由總經理任組長、副總經理任副組長,生產、機動技術骨干力量為成員的POR中試技術開發試驗攻堅小組,制定了具體工作方案,明確了各項任務及時間節點,細化了試驗路線圖和具體責任人,定期或不定期采取臨時辦公會、專題會、技術協調會及現場研討會等有效形式,研究確定相關試驗方案,齊心協力攻克技術難關。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在固化、優化傳統試驗方法基礎上,積極探索試驗新思路、新方法,不斷優化組織方式和試驗方案,全方位疏通科技成果轉化和工業化示范建設的“梗阻”,加快探索形成標準化試驗技術體系。

    強化試驗現場管理

    “現場就是戰場,指令就是命令。”蒲城基地現場廣為流傳的這句話見證著基地建設者的必勝姿態。按照研究院及公司項目管理要求,他們持續加強試驗項目過程管理標準,不斷健全各類技術檔案及統計資料,完善工藝技術臺賬,狠下功夫組織好裝置檢修及技改工作,不斷優化現場管理模式和操作規程,確保現場各個環節緊密高效銜接和平穩運行。

    全面決勝試驗會戰

    “決勝試驗大會戰正式開始”在短促而有力的號令下,蒲城基地試驗現場,員工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以生產、機動為主力軍,其他部門為輔助的試驗大會正在陜煤研究院蒲城基地拉開序幕。凌晨4點半的試驗現場,依舊燈火通明,人影憧憧。“試驗奮戰到凌晨,但我每天特別開心,今天收獲不小。”一位現場技術骨干說到。搶時間抓任務趕進度,白加黑連軸轉模式已成為了蒲城基地公司決勝之戰的常態。交接班現場,經過十幾小時會戰,下班員工一步三回頭不舍得離開,常常等待著試驗結果出來后,才拖著疲憊的身軀緩緩離去。談到過去試驗探索艱辛曲折時,一位技術骨干說到:“反反復復如同家常便飯。”全面決勝大會打響后,蒲城基地現場上下一盤棋,協同大作戰,正在如火如荼中進行著。

    經過蒲城基地公司全員共同努力,截至目前,POR項目已經實現了“一突破兩解決”,已完成各類試驗1000余次,各類測試分析5000余次,從試驗條件探索到逐步放大,完善了各個環節的數據,尋找到了試驗各階段最佳條件,基本上確立了工藝路線,采集了相關試驗數據。與市面上相似產品對比分析,POR產品整體性能均能達到立項指標,且部分性能更為優異,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經過多次改造和反復探索工藝參數,最終生產出具有市場競爭力且性能指標達到預期的產品,為下一步試驗標定和工業化示范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