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共同主辦的2024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暨展覽會(FCVC 2024)于上海成功舉辦,300+海內外參展企業及品牌攜最新產品及前沿技術亮相展會,共同推動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發展,實現產業共贏。
本次展會全面展示了包括氫燃料電池整車應用、氫氣生產/供應、氫氣儲存/運輸、加氫站及加氫相關設備、氫能端相關設備及零部件、燃料電池系統及電堆等在內的前沿技術及最新產品。

氫能產業鏈各環節發展迅速,已商業化應用,各類技術同臺競技,逐步完善迭代,共同構筑完整的產業鏈。目前上游制氫環節以堿性制氫技術為主,已大規模應用,更加匹配可再生能源波動特性的質子交換膜制氫技術則開始邁向商業化進程,而綜合了堿性制氫技術和質子交換膜制氫技術優勢的陰離子交換膜制氫技術則尚在研發階段。中游氫儲運環節,占據整個氫能產業鏈成本30%—40%,目前以高壓氣態儲氫作為主流儲氫技術,但其體積儲氫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差,亟須發展長距離管道輸氫技術、有機液態儲氫技術及固態儲氫等技術。下游主要應用在燃料電池整車,目前電堆產品技術水平基本滿足大規模推廣條件,近60%的重型商用車續航超過500km,49t燃料電池牽引車百公里氫耗達到10.5kg;商用車電堆壽命達到16500h、成本降至1000元/kW。
在氫能主要應用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截至2023年末,全球氫車保有量85000輛,同比增長23.8%,其中韓國氫車保有量排名第一,占比40%,中國氫車保有量排名第二,占比24%,而國內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中,中重型貨車占比超50%,成為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中國方案”。運輸場景方面,則已從城市示范群走向全國市場,累計運行總里程達16800萬公里。氫能的另一重要應用領域為作為工業原料用于化工、鋼鐵領域,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化工,2023年1-11月我國新增綠氫項目累計64個,項目規劃總投資突破4100億元,全部投產后新增綠氫產能將達234.7萬噸/年。
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了氫能制、儲、運的產業鏈體系,整體上現階段氫能產業還處于成長期,盡管使用成本尚不具備經濟性優勢,有眾多技術問題亟須完善,但未來氫能尤其是綠氫將在能源及工業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辦公OA
財務共享服務平臺
綜合業務管理平臺
研究院郵箱
集團公司郵箱
檢測科技
涇久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