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產業深度洗牌的當下,陜煤集團旗下涇久新能源科技公司憑借其技術創新能力與全員協作文化,正以“人人都是銷售員”的理念,打破傳統銷售邊界,開啟一場從“實驗室到市場紅海”的全員沖刺。
戰略升維:從“專業分工”到“全員觸點”
面對技術迭代加速、客戶需求碎片化的挑戰,涇久公司提出:“在實驗室里誕生的不僅是分子式,更應是市場價值?!惫緦ⅰ叭珕T銷售”視為“技術價值的傳播者”,將銷售職能融入全業務鏈。
研發人員即市場需求“翻譯官”。公司富錳團隊突破傳統甲乙方邊界,與行業頭部企業聯合開發的NM35富錳前驅體,實現280Wh/kg能量密度突破。負極團隊針對比亞迪、珠海冠宇等企業定制開發的新一代煤基鈉電負極材料,成功通過產品認證。公司獲評彩虹新材料、湖南金富力、江蘇翔鷹、海創科技等企業“優質供應商”。
生產一線即“品質代言”。產線導入“四精理念”和極限成本管理法,通過車間包干制提升人均能效26%。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和工藝優化,確保每一批次產品的穩定性和一致性,以“零缺陷”維護客戶的長期信任。
職能部門則演化為“價值放大器”,成為“品牌傳播者”和“流程賦能者”。制定《企業宣傳推廣指導意見》,明確“外拓市場影響、內塑形象品質”,做實營銷宣傳、精準宣傳、品牌運營的市場推廣策略。通過參與2024年中國鎳鈷大會、第11屆中國動力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產業鏈大會、CIBF國際電池展等展會,以專業形象傳遞企業價值。行政財務部門通過優化流程、資產盤活,年增收益170萬元,間接提升產品競爭力。
這種“硬科技+軟傳播”的結合,有效提升了涇久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機制創新:讓“非銷售基因”迸發戰斗力
為全面激勵員工的銷售熱情,涇久公司實施了《全員銷售管理辦法》。根據不同銷售范圍,員工可享有合同金額2%-10%的獎勵。同時,還推出了《銷售代理管理辦法》,鼓勵代理商積極參與市場銷售活動,優化銷售網絡體系。
同時,企業還通過工具賦能,幫助員工將“技術語言”轉譯為“商業價值”。建立行業趨勢速遞簡報,定期更新行業動態,提升員工的市場敏感度。建立“材料—場景—價值”三維知識圖譜,讓員工明確電池材料技術如何直接關聯電動車續航。定期開展“技術營銷推演”,幫助研發人員在3分鐘內清晰闡述技術的商業價值。
市場突圍:全員協作 織密產業生態網
面對行業變革,涇久公司以開放姿態融入產業鏈,確保從高層管理到基層員工,全員參與市場開拓和資源整合。
高管領航,鏈接頭部資源。公司高管團隊以“技術外交官”身份,與寧德時代、巴斯夫杉杉等行業領軍企業對接,參加行業高層閉門會,推動上下游產業鏈整合和戰略合作。
技術骨干變身“首席產品官”。技術負責人張誠與頭部正極企業高頻互動,讓客戶深度了解產品性能、強化技術認同,解決其核心訴求,推動全系產品量產交付,實現了技術成果到商業價值的高效轉化。
基層崗位激活“社交資產”。一線員工黨建鵬利用人際關系網絡,向廈門松元推介三元前驅體產品,促成7次銷售合作,實現了770萬元銷售額。
全員觸角激活行業勢能。從參加行業論壇展示技術成果,到全員通過社交媒體傳播企業動態,公司構建了多層級、多維度的市場信息網絡。
正如公司執行董事屈濤所言:“當每位員工都成為技術價值的‘翻譯官’和市場需求的‘傳感器’,企業的邊界將不斷延展”。
當技術專家開始聆聽市場脈搏,當生產線員工懂得訴說產品價值,當每個涇久人都成為行走的“企業名片”,技術與市場的齒輪在不斷咬合。涇久公司的“全員銷售”,不僅是一場銷售體系變革,更是一場向生態型組織進化的生動實踐。
面向未來,涇久公司正在以“技術自信”為內核,以“全員參與”為外延,通過“技術+市場+責任”的全員協同模式,激發技術優勢不斷轉向市場動能,重新定義技術型公司的成長范式,打造新能源變革浪潮下的“全員銷售”新生態。


辦公OA
財務共享服務平臺
綜合業務管理平臺
研究院郵箱
集團公司郵箱
檢測科技
涇久新能源
